這篇文章在老袁面前屬於班門弄斧之作
話先說在前,見笑見笑…
同時,我真的不是掌門的親衛隊

把一堂很精采的課搬上來跟大家分享
去年西概期中考後第一次上課
掌門把以前傳授過的工具,用一個希臘神話總結
"Pygmalion"

神話學有云
"Pygmalion was a woman-hater"
他是個雕刻家,對於完美的女人有一番定見,所以不是討厭女人的gay,而是對身邊的庸脂俗粉看不上眼,他把心目中女神的模樣用大理石刻出來,身形樣貌像是活生生的女人瞬間停頓的樣子,接著他無可自拔地愛上這個雕像,後來愛神Aphrodite被這個人的真情感動,把神力放在Pygmalion手中,要他回去撫摸石像,凡觸過必成變成血肉,原本冰冷的石頭遂成為溫暖的血肉之軀,這個女人的名字叫做"Galatea"。

在19世紀的英國,一個名叫蕭伯納 (George Bernard Shaw) 的劇作家,以"Pygmalion"為名寫一齣舞台劇~~
Professor Henry Higgins是個系出名門的語言學者,跟他的朋友打賭,號稱六個星期的時間可以把出身卑微的賤民訓練成舉止得體的上流人士。在柯芬園的一番遭遇,讓賣花女Eliza登門拜訪Higgins,拿出她畢生積蓄請求這個驕傲的老男人指導她的談吐,Eliza的心願是希望有一天她能夠在市區的服裝店當店員。最後Higgins改造Eliza成功,Eliza成為風靡上流社會的新面孔,而在朝夕相處之中,單身的Higgins不知不覺地習慣Eliza的陪伴,Eliza對這位大叔似乎也漸漸日久生情~~

按掌門的說法,Higgins跟Eliza最後並沒有在一起,Eliza的骨氣使然
因為結局的調整
讓未來改編自這個劇本的作品跟蕭伯納先生的中心思想產生 截 然 不 同 的意義。

"My Fair Lady"是最賣座的改編作品,從舞台劇紅到拍成電影
也就是Audrey Hepburn主演的"窈窕淑女"~~


回到神話故事~~
Galatea變成活生生的女人之後~~會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嗎?

如果她變胖了、變老了,不再維持Pygmalion的標準
可以推論Pygmalion會如嫌棄其他女人一樣嫌棄Galatea
Pygmalion愛的是他自己的品味,其實他最愛的是自己

當大理石慢慢地被修飾成最理想的身體形態
Pygmalion用雕刻的方式實踐"物化"與"肢體支解"女人的行為
相對於閱讀貳週刊的我們
普遍的價值觀始終關注著"爆乳"、"露底"…等話題
其實這就是古人要我們謹惕的 "物化" 觀念
個人的價值並不等於身體的某部份

在此之前,掌門提到了"戀物癖"
我覺得她說的超好
當所有的人爭著那所謂 "限量" 的 "后冠" ,也就是各檔名牌
把自己的價值與高級物品直接畫上等號
其實自己已經不把自己當成人,自己已經把情操給敗掉了
放棄主體而自願當一個沒有靈魂的客體

她說的很對
不過看到班上某人掛著白色LV包還是覺得超好看的
我覺得自信可以駕馭名牌
不過大部分的人常常讓名牌操縱著自卑
渺小的我還有很長一段路得走

回到Galatea
有一個版本說
她一睜開眼就對著Pygmalion說
"You are my master. I should love and obey you."
換句話說則是 "I am your slave."

那麼變成血肉之軀又如何
在所有事情唯男人(主體)是從的狀態下
她根本就沒有靈魂吶
只不過從大理石娃娃變成活體的充氣娃娃

是希臘神話的思維過於先進,日久彌新
還是人類從希臘神話時代就停止進化了
我想很多御宅族的心願
應該是希望親手打造的美少女模型變成真人來服務他的主人吧

再回到電影"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
趁著開學的空檔好好地印證一番
如同掌門所說
Eliza改造成功讓Higgins贏了打賭
他沉浸於自豪之中,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Eliza不爽決定離開
在Higgins的媽媽家中兩人相遇
Higgins好說歹說,Eliza就是不願意跟他一起生活
接下來這一幕
Higgins失望地回到他家書房,點了一根雪茄
一個轉身
原來Eliza在他身後
隨即演奏終場音樂接著升起製作群名單

果然讓人感到錯愕
Higgins不願思考兩個人的關係只希望Eliza繼續住下去
Eliza接受Higgins模糊的態度而不在意自己的定位
結局就是兩個人不清不楚地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典型美式皆大歡喜
而所謂上流社會的姿態
就是讓一個直率活潑的女孩變成沉靜的糖磁娃娃
電影的思維讓我感到若有所失

最後補充"玩偶之家" (A Doll's House)
電影
一開始我對女主角Nora不停地裝可愛跟她老公講話感到不耐煩
後來才知道所有的行為都是有意義的
最後她用極度冷靜的口吻緩緩跟她老公說
I'm a human being, no less than you - or anyway, I ought to try to become one.
離開先生與孩子,她決定尋找從來不曾擁有的自我

這個結局和蕭伯納先生寫的舞台劇 "Pygmalion" 頓時相互輝映
Eliza不願意屈就於Higgins模擬兩可的態度
同樣為了尊嚴而離開

十九世紀
對女生而言,獨立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寫出這麼大膽的結局,讓當時大眾一片嘩然

那天下課前,掌門講了一段話

親愛的同學
做人,就是好好地把人當好
先尊重自己
再去學習做男人或是女人
當你有疑惑的時候
抬起頭來
前面有兩位大姊姊,Nora跟Eliza
所以
不要感到害怕



經歷那場邏輯推論
踏出教室,恍如隔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kisobaha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